来自 科技 2021-08-26 14:50 的文章

8月秋风起,让这些谣言也随“暑气”慢慢消退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进入8月,“素扇生凉爽入秋”,给人们带来一丝秋高气爽的惬意。不过各种传言并没像“暑气”一样渐渐退去,反而随着秋风渐起而愈演愈烈:“暴雨后城市自来水会变脏”“2021年新血糖标准更正为4.4—7.0毫摩/升”“新冠疫苗毒株的不同会造成痛感的差异”“90后女生长期熬夜长出老年斑”……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8月“热点”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找寻真相。

暴雨后城市自来水会变脏

真相:暴雨后部分城市自来水水质变差是暂时现象

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很多城市都遭遇了暴雨袭击,更严重的像郑州等城市还出现了内涝。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饮用水受到了污染。因此很多人担心,自来水在暴雨洪涝灾害后会受到污染,无法达到暴雨前的饮用水标准。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黄文力表示,城市自来水水质和自来水原水的水质以及自来水厂处理工艺两个方面相关。

“自来水原水主要采集于水库、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水源地。”黄文力介绍,下雨时,雨水会富集大量的地表污染物。当雨量较小时,只有少量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泊和水库,这对水源地的水质影响不大。但当雨量较大时,一方面,初期雨水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另一方面,在雨污合流制的城市,暴雨会造成管网超负荷运行,部分雨水和污水会溢流到地表水中,因此暴雨过后一些城市的自来水原水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变差。

目前,自来水厂一般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处理原水,这些工艺在常规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保障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但是,暴雨后原水水质变差了,自来水厂的运行条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或者水质太差超出了水厂的净化能力,这些工艺未必能够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造成部分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变差。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暴雨后部分城市家庭自来水水质变差的现象只是暂时的。”黄文力表示,暴雨后原水水质会很快变好,自来水厂的运行条件也会迅速进行调整,将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输送至千家万户。

2021年新血糖标准更正为4.4—7.0毫摩/升?

真相:血糖标准自1999年至今一直未曾更改

近日,网上多篇文章报道了“2021年更新的新血糖标准”,空腹测量血糖的标准由原来的3.9-6.1毫摩/升,调整为4.4-7.0毫摩/升。很多人看到报道后的第一反应是,医学界对于糖尿病的判定变得宽松了,今后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负罪感”。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何庆表示,空腹血糖即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正常值为3.9-6.1毫摩/升,此范围自1999年至今一直未曾更改。

此次报道中所说的“2021年更新的新血糖标准”主要指的是202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在这版指南中提到,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指南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升的目标范围内。

“‘血糖控制目标’和‘空腹血糖正常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就有些混淆视听了。”何庆表示,4.4-7.0毫摩/升这一“血糖控制目标”数据也与旧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完全一致,并没有更正。

何庆指出,空腹血糖正常值也非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在临床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毫摩/升,或加上空腹血糖≥7.0毫摩/升,或加上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当饮食过量、摄入过多甜食,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小,睡眠不足或者障碍,剧烈的精神刺激,服用利尿剂、降压药、女性避孕药、妊娠等,也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当发现血糖升高时不要紧张,要积极咨询医生,排除其他,经医生确诊为糖尿病后再有针对性的治疗。

新冠疫苗毒株的不同会造成痛感的差异

真相:痛感差异与疫苗毒株挂钩无科学根据

最近,就在大家探讨要不要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的时候,不少小伙伴已在朋友圈开始担心接种第三针疫苗会不会更痛。还有不少人回忆起接种其他疫苗时的经历,甚至有人称疫苗中毒株的不同也会造成痛感的差异。

对此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表示,注射疫苗后的疼痛主要与心理因素、个人痛阈、接种时是否放松、注射手法、注射部位、注射器类型以及疫苗本身等因素有关。

据了解,人体皮肤是一个多层结构,由上到下分别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在皮下组织下方则是肌肉。其中真皮和皮下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痛觉感受器,在人类的痛觉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般来说,临床上最常见的四种注射方式分别是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针头最终到达的部位分别是,表皮及真皮交界处、真皮附近的静脉内、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王一旻介绍,理论上来说,假如针头粗细和长度一致,四种注射方式中肌肉注射应该是痛觉最低的。因为肌肉对药液容纳程度高,因此推注时药液不会发生堵塞,也无需施加很大的推力,因此痛觉相对更低。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也不同。

至于打完疫苗后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疼痛、肿胀的情况,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瑞庭表示,疫苗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剂,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当疫苗进入身体后,会在局部造成炎症,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杀伤性免疫因子,因此会造成局部的疼痛甚至是发烧等副反应。并且疫苗通常需要添加佐剂来帮助身体增加免疫反应,如果使用的佐剂能够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则有可能会在接种疫苗之后产生更明显的肿胀甚至疼痛。而使用不同毒株制作的疫苗,是不太可能造成不同的疼痛感,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90后女生长期熬夜长出老年斑

真相:漫漫长夜会“熬”出诸多皮肤问题

前几天,一个90后姑娘熬夜10年长出老年斑的新闻冲上热搜第一,给很多信奉“熬最长的夜,用最好的化妆品”的年轻人当头一棒。报道称,这个年轻姑娘从18岁开始,就没凌晨两点前睡过觉。10年如一日,终于把皮肤“熬”出了老年斑。

对此,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玲玲表示,老年斑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此得名。老年斑是因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多长在面颈部、背部及肢端部位,通常在1厘米左右,颜色为淡褐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小和颜色会增大、加深。

“老年斑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出现老年斑。”吴玲玲说,不过老年斑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或与遗传、日晒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其中与日晒密切相关的是日光性角化病。

吴玲玲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抗衰老化妆品,不管有多贵,都没办法去掉老年斑。现有的治疗手段是通过冷冻法、激光法和电离子法等。

“虽然老年斑和熬夜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是长期熬夜,的确会引发很多皮肤的健康问题。”吴玲玲介绍,因为不良的生活作息会使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到皮肤的角质代谢,老废角质过度堆积使皮脂无法顺利排出,就更容易堵塞毛孔,进而导致粉刺痘痘生成。尤其熬夜、睡眠不足可说是最常见的致痘元凶,长期熬夜不仅会使肌肤变得黯淡无光,更会造成粉刺、闭口、痘痘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