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1-04-23 16:23 的文章

周小川: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推广使用成为中外关注的话题。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部署之间有无联系,未来数字人民币会在一带一路上率先跨境使用吗?

  4月21日,周小川在对媒体回应此问题时表示,数字人民币未来在跨境支付上的潜力如何,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要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的使用份额会不会增加。如人民币使用程度增加,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自然也会增加。现在要做的是逐步提高人民币信誉、可自由使用性,同时也要改进基础设施,包括跨境支付系统等工作。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取决于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保持增长的态势下,大家会综合考虑人民币的稳定性、可兑换性、实用性,以及人民币头寸的投资,是否能做正常的存款和保值增值。总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种选择是一个渐进过程,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的。

  美国量化宽松印钞票,输入型通货膨胀会必然出现吗?周小川称,疫情发生后,全球不少国家采取财政货币扩张政策。现在国家全球宏观政策的溢出性越来越明显,而在过去,这种溢出比较小。他强调,过去的通胀理论并不一定完全适应这次的情况,多印出来的钞票有可能走传统意义上的通胀渠道,也可能不走通胀渠道。为了应对疫情做出的货币政策调整,会有一定的代价,但代价具体是什么,还要去观察,慢慢搞清楚。总体来说,什么政策都有优缺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适度。

  疫情令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能力变弱,债务偿还上增添了变数。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国家的债务问题?

  周小川表示,债务问题在疫情以前就存在,疫情发生后,一些国家这个问题加重了。有些国家首要地把公共资金用于做好当地防疫是合理的,如果手头资金首要用于还债的话,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疫情后有很多国家出现停工停产的现象,有些国家的贸易受到影响,出口收入减少,公共债务攀升,可能就需要帮助。针对这些现象,G20采取了措施,比如债务暂缓,同时做一定的利率减量。

  “但是我观察下来,还是不要轻易地提消债。这样容易造成道德风险,也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国际评级,评级下降后它们新融资会遇到困难。”周小川说。

  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的各国金融主管官员和机构高管,都有一个共识,即“3060”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助力。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要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平衡自身经营需要和推动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碳中和目标的实施,对金融机构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兼顾多重目标?

  周小川表示,金融机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是通过资金配置的偏向,大量地偏向于低排放的新型产业,支持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减排零排,不那么倾向于碳排放多的企业和行业。

  他提醒,金融业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市场的作用、价格引导的作用,以及风险控制。

  周小川还表示,他对于科技创新促进“3060”碳目标的实现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未来,科技创新会让能源行业出现很大面貌的变化,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包括人们的居住、交通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转变可能在2030年到2060年之前发生,有所加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