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1-02-05 11:53 的文章

制造业重镇的万亿GDP“底气” 佛莞双城撬动高质量发展

从珠三角上空俯瞰,三江汇集而成的珠水,将整个三角洲一分为二。珠江东西两岸,江水润泽之下,两座全球闻名的制造业重镇蓬勃而生。西岸的佛山,家居与家电货通全球,号称“有家就有佛山造”;东岸的东莞,则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留下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戏称。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两座制造业重镇抵住了下行压力。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佛山宣布万亿GDP“保级”成功,GDP达10816.47亿元;东莞距离迈入“万亿俱乐部”也仅差临门一脚,GDP达9650.19亿元。能有如此成绩,实体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佛山、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在受访专家看来,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佛山、东莞下一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广东的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广东实践。

殊途同归“瞄准新兴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成功保住万亿GDP的佛山,还是不断逼近万亿GDP的东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制造业均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

“十三五”期间,佛山生产总值在2020年达到10816.4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5∶56.4∶4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5万亿元增加到2.33万亿元,增加值从4364.33亿元增加到4924.88亿元。

而东莞2020年的生产总值为9650.1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高达5193.09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45.65亿元,尤其是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为2806.89亿元。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看,佛山要优于东莞,但从产业结构、发展后劲看,东莞的发展势能要优于佛山。

胡刚的判断也有一定依据。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到2001-2019年,佛山GDP总量在20年间增长了近10倍,但东莞的增速更快,其GDP总量增长超过16倍,从578.44亿元壮大至2019年的9482.5亿元。

疫情之下,佛山之所以能够在2020年“保级”成功,这要得益于其内源性的经济结构。佛山本土企业居多,包括家电、金属制品、家具等企业,面向内需的比重更大;而东莞此前经济结构属外向型,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大。

“尤其是三、四季度,国内疫情稳定后,物流、人员逐步恢复,上下游产业链得以恢复,佛山经济很快就恢复过来,但海外疫情仍不稳定,东莞的出口恢复相对较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如是分析。

胡刚还认为,当前城市经济的发展最重要就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佛山的制造业结构中,传统的产业比重更高一些,比如此前的陶瓷、食品等,新兴制造业虽然发展也比较快,但相比东莞而言占比还是较低。”

而东莞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后,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实施“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转型为以生产高技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为重点的智能制造基地,并以此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民营经济优势凸显的现代化工业结构。

此前,佛山市市长朱伟也指出,佛山制造业大而不强,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十三五”期间一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35.6%提高到50.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2%。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佛山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佛山要巩固提升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安全应急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2+2+4”产业发展新格局。

利用好“辐射引领效应”

除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深区域合作,也成为佛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佛山提出,要继续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深化深佛协作发展,加强与港澳深层次合作。

针对广佛同城化,佛山提出,要创新全域同城合作体制机制,共同推动“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广佛荟等一批地标性项目。

其中,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确保番海大桥、广佛肇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加快广佛环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项目建设,力争广佛新干线高快速路复合通道、广佛同心桥等项目开工。

胡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佛同城近几年推进较快,其中围绕着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等制定了很多合作规划,同时在大力推进交通建设,广佛本来在地理上就靠在一起,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同城化的层次也在不断加深。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主动承接深圳优势产业和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顺深产业城等项目建设,推动“深圳科创+佛山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在胡刚看来,佛山提出深化深佛协作发展背后正是看重深圳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好,创新能力和技术外溢能力突出,吸引很多城市靠近深圳。佛山的优势是产业基础好,也可以和深圳有比较好的对接。

这对东莞同样适用。长期以来,深圳因土地资源紧张而严重制约着其经济发展,东莞凭借区位优势,率先承接了深圳的产业外溢红利。华为、大族激光(002008,股吧)等行业巨头汇聚松山湖就是深圳辐射东莞的典型案例。

此前,广东“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充分激发“双区”建设的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效应。

佛山、东莞要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必须要最大程度利用好广深的“辐射引领效应”。此前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在解读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时指出,都市圈概念的提出或将是不改变行政区划前提下,打破行政藩篱实现产业转移、升级,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践。

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东莞与深圳在融合互补上的优势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深圳是科创中心,很多科技成果需要落地转化,在1小时车程内,东莞是距离其最近的转化中心,无论是制造业基础还是供应链完备程度都具有比较优势。”